专家云集 聚焦热点!创新 协作•共推农机化转型升级报告会隆重召开
发布时间:
2020-12-23 09:56
12月16日,由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技术推广分会主办、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创新 协作•共推农机化转型升级报告会”在山东潍坊顺利召开。“十三五”收官在即,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农民幸福感不断增强,乡村振兴开局良好,农机化发挥了重要作用。此次,主办方邀请了来自行业的专家、学者200余人齐聚一堂,认真总结经验,明确“十四五”发展目标,找准新发展方位,进一步持续推进农机化转型升级。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在主题为“无人农场的关键技术与实践”的演讲中说:“农业经过了1.0到4.0的时代,从机械代替人力和畜力作业,到全程全面机械化,再到用信息技术提升农机化水平,当前我们正在探索从好到强,实现自动化、智能化以及农机+互联网时代。”他表示,无人农场是智慧农业的一种生产方式,是实现智慧农业的一种途径,其具有五大特点,耕种管收生产环节全覆盖、机库田间转移作业全自动、自动避障异况停车保安全、作物生产过程实时全监控、智能决策精准作业全无人。而要实现无人农场必须基于生物技术、智能农机和信息技术三大关键技术的支撑。“目前无人农场深受关注,一些地方农业主管部门和龙头企业希望去当地进行试验示范,我告诉他们要想实现这一技术首先应有较好的基础条件,一是地块要大,二是机耕道设施以及排灌设施要好,三是要能接收到北斗信号,至少要有4G网络,这样机械才能靠4G信号通过云端进行信息的传递最后实现无人驾驶,只有这些需求满足了,无人农场才能有实现的可能。” 罗锡文院士说。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会长陈志就“我国农机工业发展现状与思考”为主题,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机市场发展现状。他表示,截至2020年9月,我国1603家规模以上的企业营业收入实现了1721.58亿元,同比增加了3.57%;实现利润83.57亿元,同比增长了29.11%,是近几年来的新高业绩。大中拖拉机、小麦机、水稻机、玉米机、插秧机、打捆机产品产销量均实现了增长,其中玉米机产销比涨幅最高,达到了98.2%的好成绩。具体来讲,大中马力拖拉机产量实现20.98万台,同比增长34.31%,40—100马力拖拉机占比72%;小麦联合收获机销售1.84万台,同比增长20.15%,8—9公斤级机型占比92%,横轴流结构占比77.1%;水稻收获机为5.1万台,同比增长11.77%,5公斤级及以上机型占比近90%;自走式玉米收获机销售了2.48万台,尤其茎穗兼收玉米收获机销量增长了148%。陈志表示,促进农机工业增长的利好因素有很多,如政策的利好、刚性需求旺盛、结构调整等。但他劝告农机企业,越是在利好的情况下,越要有“心要热、头要冷、保持定力,练好内力”的智慧。
农机的高速发展离不开流通市场的鼎力相助。作为中国农机流通协会副会长陈涛,他最了解当前市场发展脉络。他说,从2018年开始,协会就与化肥、农药等相关协会与企业进行合作、洽谈,之所以要做这一项工作是他们意识到未来农事服务的重要性,应该引起行业的高度重视,未来行业发展一定是向融合趋势发展。“未来,农事服务组织必将是中国农业生产的决胜力量,当中,农机流通行业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即将到来,对农机行业来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未来几年里农机市场一定会有更好地发展空间,但是也必须有新的技术、新的模式做支撑。”他说。
农业农村部农机试验鉴定总站、推广总站站长刘恒新就“农机鉴定推广服务农机化转型升级”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十三五”农机化转型升级成效显著,一是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加速推进。一方面,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农业农村部五年累计投入3亿元建设示范项目,每年使用中央财政补贴资金100多亿元;实施深松作业补贴、秸秆综合利用补贴、社会化服务补助、保护性耕作补贴等项目,引导农民应用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另一方面,技术支撑不断增强,推出了一批适用于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的全程机械化整体解决方案。第三,示范县建设成效明显,五年内累计建成614个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二是,农机化发展不平衡问题逐步改观。从作物看,粮食作物机械化发展高位运行,增速变缓,经济作物机械化加速追赶,增长迅速;从产业看,设施农业、果蔬茶、畜牧水产、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发展不平衡现象不断改善;从区域看,2015年与2019年丘陵山区省份总动力相比,四年增长了16%,远高于同期全国农机总动力增长率;2019年的丘陵省份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比2015年高出了8个百分点,这得益于加大了丘陵山区农机化基础条件建设以及适用机具研发推广扶持力度,推动了丘陵山区机械化加快发展。三是,大型复式智能农机装备加快应用,大型农机占比持续提高、信息化技术加快应用、复式作业机具增长迅速。四是,绿色环保农机化技术加速推广,其中,农业投入品高效利用技术加快应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加快应用、节能减排减损技术加快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加快应用。五是,农机社会化服务带动作用更加凸显,生产规模扩大、服务效能提高。六是,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刘恒新表示,“十四五”期间,农机试验鉴定、技术推广、安全监理工作要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目标,以促进农机化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技术创新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加强能力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农机集成技术、节本增效,推动规模经营的重要作用,全力服务推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
专家云集 聚焦热点!创新 协作•共推农机化转型升级报告会隆重召开
相关新闻